不忘初心 余热再发光 ——东宁市法院离退休党支部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20-04-30 来源: 作者:


东宁市法院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于2014年成立。现有党员31人,其中党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3人,支部委员4人。党员23人,其中男党员27人,女党员4人。几年来,法院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在法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体退休老党员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坚持政治思想引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支部凝心聚力,积极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贴近退休老党员的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愉悦了老党员的晚年生活。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周围人民群众的赞誉。

一、发挥余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

法院退休老党员一共有31人,最大年龄92岁,最小年龄62岁,平均年龄74岁,几年来老干部党支部针对退休老同志年龄大,记忆力差,在家无事可干等特点,做了如下工作:

1、为丰富退休老党员的政治头脑,首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他们平时通过看电视,订阅报纸、刊物,每月一次集体活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相关文件,他们分阶段,分内容,指定专人备课,深入系统的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通过学习,全体老党员为我国宏伟蓝图,实现中国梦迈向小康社会充满期待。

2、“七一”党的节日,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新党章,“重温入党誓词”等庆祝活动,当参加活动的老党员们以饱满的热情,铿锵有力的声音,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面向党旗宣誓时,他们的心情无比激动,有的老党员流出了激动的泪花,每年一次的庆“七一”活动坚定了老党员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他们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终身的信念更强了。

3、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关爱老同志的生活是法院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一项常态工作,为党的事业干了一辈子工作的老同志,如今退休了,从此离开了原工作岗位,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和同志,回到家里干什么?他们平时生活过得怎样是否有人过问,他们家里有个大事小情是否有人去关心,有了困难又是谁能帮助解决,法院退休老干部党支部担起了这副重担。

去年422日,原法院立案庭的副庭长刘义的父亲突然病逝,张文范与支委王成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协助家属处理后事。613日,原法院副院长栗松的爱人病故,张文范组织退休老干部到殡仪馆为其送别。108日,84岁的原法院老民庭庭长王海林病重期间,张文范又多次组织专人到他家里看望。128日,远在绥阳镇居住的原绥阳镇法庭副庭长朱立全病逝。退休老干部在张文范的带领下,租三台车前往绥阳向老战友作最后的告别。

4、组织退休老党员积极参加市老科协举办的“迎重阳激情涌”文艺演出活动。80岁的老党员,77岁的王宝义和74岁的魏佑刚,年龄不过70岁的邢桂华、王成5人蹬台演出,王成自己创作的散文诗“赞东宁绥芬河大桥”被选送到牡丹江市老科协,发表在牡丹江市老科协刊物上,5人集体朗诵“相念毛泽东”荣获二等奖。这次“激情诵”活动,活跃了老干部的文化生活,焕发了退休老党员“人老心不老的”青春。

二、发挥余热,积极参与法律咨询和无偿为民提供法律服务。

几年来,法院退休老干部人数逐年增多,队伍越来越庞大,在退休老干部中,有4人曾担任法院副院长,有12人担任法庭庭长,5人担任副庭长,10人担任审判员和做其他工作,这些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在职时,他们政治素质高,业务精通,工作能力强,有的是法院领导核心骨干,有的是业务尖子和办案能手,审判经验丰富,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的审判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的余热,是摆在法院老干部党支部又一项政治任务。那么,法院退休老干部党支部是怎样做的呢?

1、发挥老干部的特长,热情地做好法律咨询工作。

老党员王宝义,退休前一直工作在第一线,是民事审判庭庭长,他审判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他负责党支部法律咨询和接待工作,每天都有人打电话向他咨询案件,经他手接待的当事人,有上百件,而且件件有记录,每件都有指导意见。

老党员李霞同志是位女同志,退休前担任民庭庭长,退休后在家看外孙女,在这种情况下,每天经常有当事人打电话咨询案件,去年以来,经她手诉前调解处理的简易民事案件100余件,亲自接待当事人平均每月20余人次,有效地缓解了法院接待工作。

老党员张效义同志,今年77岁了,他人老心不老,每月不定期深入到社区和中小学校上法制课,对市民和青少年进行遵纪守法和道德教育,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学校师生的好评。

2、无偿为当地百姓提供法律服务

多年来,法院退休老干部无偿接待当事人为其提供法律服务不收取咨询费和酬金,已是法院退休老干部廉政建设一项工作制度。

2014年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刚成立不久,王宝义接待了一位来自大肚川镇,大肚川村村民张强述说,他的父亲张德福在大肚川镇新城子沟东山煤矿打工,在上班的路上因车祸死亡,死后尸体停放在殡仪馆20余天,无人管,煤矿无人看望,不想按国家规定给予赔偿,张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来咨询王宝义,王宝义听完张强的述说后,一方面耐心做张强的安抚工作,一方面热情地指导其依法办事,首先让其到市劳动仲裁部门仲裁认定其父的死是否属于因工死亡,为索取相关证据和对死者的善后如何处理,王宝义亲自陪同张强到煤矿与矿长 协商。得到比较满意解决。但对方一口否决,拒绝赔偿,言明张德福的死是他自己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王宝义又帮助他书写了一份请求劳动部门仲裁的申请书,同时还帮助他请了一位律师代他按法律程序参加诉讼,最后,通过法院依法裁决,张强获得其父死亡赔偿抚恤金28万元,张强收到法院为他执行回款的当天,来到老干部办公室,当场拿出6000元表示酬谢,被王宝义婉言谢绝。

三、发挥余热,为社会治安稳定服务

几年来,法院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为调动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为当地广大群众排忧解难,为社会治安稳定服务,做了许多工作,如去年冬天,法院退休老党员王宝义接待了一起东宁市电影院全体职工上访索要承包费纠纷一案。东宁电影院2009被明大商厦法定代表人彭孔水置换重建后,其中有1500平方米的电影厅和商服用房属电影院所有,于同年820日,电影院把这1500米的房产又承包给了彭孔水经营管理,合同期限为10年,承包费是按当时电影院全体职工的实际工资额计算的,从201212月开始,到现在,彭孔水拒付拖欠的承包费1821,000元,由于彭孔水拒付承包费,电影院无法给职工开资,使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春节前,电影院职工家属找彭孔水索要拖欠的承包款,彭蛮横不讲理,还谩骂来访的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电影院全体职工达40余人拿着小红旗,打着标语准备到市委、市政府上访,老党员王宝义,发现后上前阻止,并热情耐心做上访职工的思想工作,党支部副书记魏佑刚还多次帮助职工代表分析案情,找出如何尽快解决他们与彭孔水之间的纠纷,明确给他们指出,要想解决问题,必须依法按照法律程序,让他们选派一名群众代表参加诉讼活动,通过多次耐心地工作,有效防止了一起群体上坊案件的发生。

几年来,法院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带领全体退休老党员,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这种不忘初心“乐于奉献”余热再发光的精神,受到了法院领导的的认可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