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双先事迹

[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老促会]鸡西市城子河区政协刘宝忠事迹

发布日期:2022-03-22 来源: 作者:

刘宝忠同志是2008年从区委统战部长,政协副主席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干部.为自己制定了八句话、二十四个字的生活规矩:“平常心,少烦恼;多运动,不吃饱;睡眠足,勤洗澡;常练字,善思考。”

一、老有所为,尽力做好老区工作。

退休后,组织上返聘他担任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会长。由于老促会工作突出,被评为全省老区工作先进单位,他个人也被评为全省老区工作先进个人。他首先选择了长青乡新阳村这个典型,深入突破。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学习交流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三农”工作的发展趋势及有关政策,共同探索本村的发展思路和前景.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系统周密的论证,最后他们确定要利用本村优势发展近郊旅游业,建设“文化旅游特色村”。发展思路确定以后,他们就大张旗鼓地开展整顿村容村貌活动。2013年,经过省级政府的严格检查和验收,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四星级村”(最高为五星级)。一举改变了本村的落后面貌。20167月,又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拥护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他亲身参与和带领新阳村从一个落后村发展成为先进村的巨大变化。也为加快全区革命老区村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老有所学,痴迷研习书法艺术。

2015年,经过文化部的严格考核,被认定为国家一级书法师。2014年,鸡西和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共同在北京举办了“翰墨正春风”甲骨文书法展,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并出版了作品集,他的四幅甲骨文作品也在其中。这一举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可识、可用的甲骨文字非常少,也就是1000个左右,要形成诗文难度很大。可以说,任何一首唐诗,用甲骨文表现出来都是不可能的,其中都有甲骨文所没有的字。因此就要下功夫自己编写诗词。他为了写好甲骨文书法,下了很大的功夫,用很少的甲骨文字编写了20多首诗词,取得了一定成功。同时,为了我市甲骨文书法的发展,他还收集了大量的甲骨文可用的词语,编写了一本书《甲骨文词语随记》,供大家创作时查寻。2015年以来,他的书法创作获得大丰收,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大展、大赛中,30多次获得金、银、铜奖和优秀、入展等奖项,得到奖金1.4万元,作品被分别载入作品集。目前他已经成为全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鸡西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鸡西市甲骨文协会副主席。多年研习,他的书法日见成熟,我还出版了自己的书法集《墨香为伴》。有了书法的陪伴,他的晚年生活非常充实、幸福。每天都要写几副书法作品,看到自己亲手创造的美,心里很满足。

三、老有所乐、倾情开展歌曲创作。

2014年,他开始自己动手创作歌词,自己谱曲,进行歌曲创作。先后创作了《今天城子河》,《城子河我的家乡》、《党风连着复兴梦》、《环卫工人之歌》、《军旅情缘》、《乡里乡亲》、《莫道桑榆晚》等歌曲,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人民群众的喜爱,其中有五首已经被载入《北疆芳华》鸡西市原创歌曲集中。2014年,他以新阳村村长方正智同志的励志人生为原型,谱写了歌曲《村官》,在全国“群文杯”原创歌曲大赛上获得铜奖,这首歌被组委会邀请煤矿文工团的青年独唱演员赵越来演唱,表现的很精彩,并制成光碟在全国发售。同年,他的歌曲《生活和石化》,在中国石化征歌活动中获得优秀奖,被编入《为美好生活加油——中国石化之歌优秀创作歌曲集》在全国发行。歌词《咱东北》在黑龙江省首届“圆梦中国、唱响龙江”歌词大赛中获得优秀奖。最近,他又为长青乡新阳村谱写了一首村歌《新阳本色》,参加了全国的村歌大赛,市里举办的各种演唱活动中,他都是上台来演唱自己创作的这些歌曲,真是乐在其中。

四、紧跟时代步伐,热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退休老干部如果放弃了学习,脱离了政治,远离了社会活动,就会头脑愚笨,思想僵化,逐渐被社会所淘汰。为了避免这种可悲事情的发生,他从退休一开始就告诫自己,不能脱离组织,不能脱离政治,要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航船,不能落伍,掉队。因此,他每天都坚持关注世界局势的变化,关注国内改革开放的发展,关注地方的热点问题,并对一些问题悟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从来不放弃学习和思考。对于党中央在全党开展的各项活动,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他都能把自己摆进去,积极参与其中。退休这些年来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先进正直的思想,追求一种心能量。区委、区政府召集的各种讨论会,研讨会,征求意见会等,他都能够积极参加,并动脑筋思考问题,做出有独到见解的发言。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他每年都要深入到基层,针对本区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如,“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问题”、“煤矿采掘沉陷赔偿问题”、“近郊农村环境建设问题”、“农村精准扶贫问题”、“农村低保问题”、“农村班子建设问题”“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问题”“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普及问题”等,通过调研、论证,每年都要向市里提供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受到市老促会领导的赞扬。他每年都要热情参加送文化下乡活动,精心的准备作品,送给基层群众,为推动当地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