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双先事迹

[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医护]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王盛江事迹

发布日期:2022-03-22 来源: 作者:

王盛江教授1990年任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大外科主任兼普通外科主任,直至2005年退休。之后又被人事厅批准延聘工作两年,嗣后又被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和黑龙江省第二医院聘为外科专家,继续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发挥余热。被省市科协老龄委树为老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典型。在省内医务界具有很高的威望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哈尔滨市医疗卫生系统的一张名片。

1992年率先创建并主持了黑龙江省首家肠外营养支持研究室工作,将大容量容器(3升袋)肠外营养支持的工作应用到临床,填补了省内此项目的空白。时至今日全省各医院的ICU病房以及危重病人和重大疑难病人术后的临床治疗都在应用3升袋的肠外营养方式。1994年完成哈尔滨市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哈尔滨市市腔镜外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市直卫生系统开展腹腔镜外科铺平了道路。

王盛江老师工作之余还承担哈尔滨医科大学、职工医学院、卫生学校的外科教学工作以及哈尔滨市所辖区县的基层医院外科医师的临床培训工作。1998年被哈尔滨医科大学授予哈医大外科学教授。因教学工作优秀,深受大学生的尊重和好评,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和教学标兵。自1998年至2002年连续五年荣获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多次荣获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新技术应用奖。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省及地市级论文共五十余篇。培养了博士生2名、硕士生7名,每年均出席哈医大博士生、硕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在省内医务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省级五个专业委员会的副主委和市级主委的职务。又是《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微创外科》杂志的资深编委。虽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退休后王盛江主任仍在临床第一线向着更高的目标攀登,发挥余热。带领着年轻医生进一步深入的开展临床营养、腔镜微创外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使以上专题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成为普外科的临床医疗特长。

王盛江教授为我院住培工作按照带教科室—专业基地—院级建立起三级督导模式,医院教学督导定期每季度深入带教科室进行教学活动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反馈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教学督导参加全院教学查房大赛、专业基地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以及带教教师选拔考核等,对各基地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指导,充分发挥院级督导作用。通过加强院级督导工作,不断提高各专业基地教学活动质量,做好反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我院每季度组织院级督导及专业基地教学管理人员到各专业基地听取汇报、实地考核带教教师教学活动、考评学员临床基本技能,通过督导提出该基地而存在的问题,专业基地整改后再采取“回头看”的方式,让督导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王盛江教授退休后在省市医疗卫生战线及社会上继续发光发热。并先后为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帮助组建普外科,开展腹腔镜等手术100余例;帮助黑龙江省第二医院组建普外科开展工作;帮助哈尔滨市第六医院(传染病院)组建普外科,开展为患有乙、丙肝转化为肝癌、肝硬化的患者做射频消融等治疗,多次参加艾滋病晚期患者的抢救工作。面对生命安危的考验面前义无反顾,展现了白衣天使不畏风险的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尊敬。多年来不定期的参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老龄委组织的老年人医学保健知识的讲座、咨询、义诊,为老年朋友们送去健康关爱。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老龄委优秀退休干部。在担任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牡丹江医学院实习学生教学督导工作外还不定期参加义诊讲座等受到群众的拥护。在督导工作之中,他准时而至,风雨无阻,与学生和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对于教师教学方面的内容,他事无巨细,谆谆教诲,博得了医院教师的一致好评。

王盛江教授用自己行医数十载的经历经验哺育着新一代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为医学事业增砖添瓦;兢兢业业几十年承载了我国医疗卫生质量的沧桑巨变并砥砺前行从而为我国取得医疗卫生水平的显著提高做出卓越贡献;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无愧为我省市医疗战线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