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双先事迹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退休不褪色 余热暖后人——鹤岗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马文成同志事迹

发布日期:2025-04-08 来源: 作者:

马文成,男,70岁,鹤岗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退休后任鹤岗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在他的带领下,鹤岗市关工委荣获全国和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心中只有工作,唯独没有自己

2014年,正当马文成规划美好的晚年生活图景时,市委副书记和市委组织部长找到了他,表明了想让他去市关工委工作的想法,他没有丝毫犹豫便同意了。也正是从那刻起,他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得知他还要继续工作的消息后,妻子埋怨他一点不顾家,孩子也劝说他要爱惜身体,其他亲戚朋友更是没有一个赞同他的选择。有一次,他正陪妻子在海南疗养身体,接到省关工委的会议通知后,他便自费从海南乘坐飞机赶到哈尔滨参加会议,并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进行落实,让参会同志深受感动。他每天忙忙碌碌,有时连周末都得去单位转一圈,慢慢地家人都习惯了。回到家后,他跟家人分享自己工作中的点滴,家人也在他津津乐道的讲述中感受到他的充实,慢慢地从不理解变成了大力支持,并为此而感到骄傲。

二、做事踏实肯干,组织放心满意

马文成退休前曾受过工伤,颈椎骨折术后还没有完全康复,坐久了就会疼痛难忍。但每次参加工作会议和活动,他都坚持到最后,犯病严重的时候就吃点止痛药,领导和同事都很心疼他,但他工作依旧拼命。多年来,他坚持党建带关工,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以深入开展“三年基层工作年”、创建“五好”关工组织为载体,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在解决薄弱环节上下功夫,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关工队伍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马文成东奔西跑积极协调,进一步加强全市两个县、六个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帮助工农区在新南社区建成了一个超3000平方米全市最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南山区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可容纳500名学生同时活动,南山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黑龙江流域博物馆、东山万人坑、北大荒青年垦荒馆等四个教育活动阵地被省关工委命名为“全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目前,全市新增青少年活动场所135处,总数已达326处,80%以上社区、村屯都有了不同规模的活动场所,较好地满足了青少年活动的需要。

阵地的硬件基础强后,关心下一代工作靠谁来推动成了马文成的关注点。在他的推动下,仅2021年,鹤岗市就调整各级关工委班子56个,调整关工委班子成员124人。同时,他不断充实“五老”“十大员”队伍,全市各级关工组织动员4094名“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其中“十大员”达3318名,较好地发挥了关心下一代的职能作用。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各乡镇、办事处、社区、学校、村屯关工组织“五好”达标率达90%以上,学校、社区、村屯和部分机关、国企、私企等基层关工组织已达到474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办好事办实事,不图任何回报

马文成常说:“既然选择发挥余热,就要不留余力地去做,不仅要对得起党的培养,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家人的支持,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都已经这个年纪了,没有其他更高的追求,只想多为家乡做点事。”调研中,他发现青少年近视情况十分严重,于是便把青少年视力关爱保护作为关工委的一项重点工作。他与市明仁眼科专科医院联合组织开展“明亮眼睛”免费义诊活动,深入30余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为1万余名学生儿童免费检查视力,对视力存在问题的3000余名学生给予了科学诊断和治疗建议,并建立起以学校为主导,班主任协调配合,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防近视长效机制,使学生的近视率得到了明显控制。

多年来,马文成积极组织各级关工委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对农村青年在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难、能力上扶智,帮助青年农民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致富本领。萝北县森山村大学生潘洋洋返乡创业找不到门路,通过农业技术培训班,她萌生了种植木耳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马文成组织“五老”帮忙协调,邀请技术人员给予跟踪指导,在他的帮助下,潘洋洋不但当年增收3万元,还成立了“鹤北森山”木耳种植合作社,如今每年线上订单就达80万元,带动80名村民就业。在马文成的带领下,鹤岗市关工委三年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3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60余次,提供生产经营信息190余条,送科技书籍600余册(份),组织180名“五老”与农村青年结成“一帮一”对子,57名农村青年在“五老”帮助下成了致富典型。